深圳医疗器械展览会www.chinaylqxmice.com/shenzhen
深圳医疗器械展览会2024年昌平区医疗器械产业年产值突破144.5亿元,占北京医疗器械规上企业总产值的40%,成绩背后一片占地120余万平方米的产业新城正在昌平悄然崛起,成为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版图上的重要坐标,今天,跟小编实地探访国际医疗器械城解锁这座产业高地高速发展的密码。
走进国际医疗器械城(东区),企业研发中心与现代化生产厂房林立。图湃医疗、威智科技、清瀚医疗、新云医疗等数十家高精尖企业在这里集聚成势,重点攻关高值耗材、体外诊断、生物医用材料等前沿核心领域。
“这里不仅是产业载体,更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。”昌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,由于医疗器械研发周期长、成果转化难是行业痼疾,如何通过制度创新破题,成为关键突破口。园区通过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创新服务站、北京市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、CMO转化平台等专业服务平台,助力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,实现从“实验室成果”到“临床应用”的加速度。
为系统解决医疗器械“技术转化难、服务链条散”的痛点,国际医疗器械城还着力打造一系列“硬核”生态。
在国家药监局与北京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下,园区打造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交流中心,集成“场景化展示+生态交流”功能,构建覆盖政、产、学、研、用、金、医、展、销、培、媒的全周期生态服务链,让创新要素从“分散”走向“共生”。
园区还依托北京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机制,通过实施“项目制”管理模式,明确在临床前研发、临床研究、审评审批、产业落地及入院应用等环节的职责分工。打通政产学研的高效协同、精准施策,有效缩短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周期,加速产品临床应用进程。
围绕园区产业生态打造的CMO一站式成果转化平台、医美创新中心、数字医疗孵化器等专业化服务平台,深度嵌入产业链核心环节。从受托研发、动物实验、灭菌服务,到临床试验、咨询注册、质量体系搭建,再到海外市场拓展,形成“研发-生产-上市”的完整闭环。
园区还通过构建出海服务中心,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共建标准互认机制,通过海外洽谈会等渠道,助力国产创新器械“出海”。
从生态聚合到制度破局,从平台赋能到全球突围,国际医疗器械城正以“新质生产力”为强劲引擎,在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,加速书写属于中国智造的时代答卷。
眼下,昌平聚焦医疗器械细分赛道,构建起“1个尖端产业+3个优势产业(体外诊断、植介入器械、医美器械)+2个特色产业(高端诊疗设备、生物医用材料)”的“132”特色产业体系。通过打通“技术源头-临床需求-终端应用”的全链条生态,通过精准培育细分领域独角兽企业,加速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化发展。
作为创新人才与技术的“策源地”,昌平构建起41所高校、14所“双一流”学府组成的“环高校创新圈”。这里不仅是专业人才的“储备池”,为产业输送源源不断的科研生力军;更是技术攻关的“试验田”,高校顶尖实验室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;还是成果转化的“中转站”——通过产学研深度联动,让论文里的“金点子”加速变成实验室里的“新产品”,全方位夯实产业升级的底层支撑。
目前,国际医疗器械城东区43万平方米已高效运营,西区建设也已启动。西区将重点布局高端医疗设备、高值医用耗材,强化数字化、智能化趋势,与东区联动,目标直指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策源地。国际医疗器械城的崛起,也折射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战略跃迁,园区内图湃医疗的扫频OCT设备等国产创新医疗器械,已打破国际巨头垄断。按照园区愿景,昌平模式通过制度创新、生态重构与全球协同,有望为全球医疗器械产业提供“中国方案”。
图文来源:北京昌平微信公众号 石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