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丸美生物Ⅲ类医疗器械中试基地在珠海国际健康港园区内正式破土动工。这家以深耕化妆品领域23年的美妆巨头,如今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,在医美产业链上游开辟新赛道,目标直指全球胶原市场的话语权。
战略转型:从美妆到生物科技的技术跃迁
在玻色因、胜肽等传统抗衰成分被国际巨头垄断的背景下,丸美生物选择以重组功能蛋白为突破口,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。2024年,丸美生物将战略重心从生活美容转向医疗美容,并在珠海国际健康港布局Ⅲ类医疗器械中试基地,聚焦医美领域前沿的重组功能蛋白研发与产业化。
该基地采用“横琴总部+金湾研发生产”的联动模式,充分利用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政策红利与金湾区的区位优势,形成“原料-生产-应用”全链条协同效应。此举不仅填补了珠海园区在医美终端产品领域的空白,更通过资源整合推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升级。
技术突破:重构胶原蛋白的“中国方案”
丸美生物的技术革新聚焦于重组胶原蛋白的结构优化与制备工艺,独创“I型+III型嵌合、Cpro扣环三螺旋结构”,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实现重组胶原蛋白的稳定表达,其活性与人体同源度达100%。这一成果突破了传统动物源胶原蛋白的病毒风险与免疫排斥问题,同时解决了化学合成胶原蛋白分子量过大导致的透皮吸收率低难题。
在制备环节,丸美生物采用“翻译暂停专利技术+毕赤酵母发酵系统”,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产物纯度。截至目前,丸美生物已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取得21项授权专利,并与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共建“全国重组功能蛋白技术研究中心”,主导制定《国家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》及5项团体标准,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技术体系,蜕变为名副其实的“胶原大厂”。
全球布局:构建国际化研发网络
为强化技术壁垒,丸美生物同步推进国际合作,与法国DERMSCAN实验室共建功效评估体系,确保产品临床验证的国际权威性;同时携手新加坡科技研究局(A*STAR)开发3D生物打印皮肤技术,探索医美与再生医学的交叉创新。
资本层面,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在2024年迎来多起单笔过亿融资,铭丰资本、千骥资本等大健康领域专业机构,以及LV旗下L Catterton基金等产业资本纷纷加注。丸美生物凭借技术壁垒与商业化能力成为行业标杆,其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.44%,净利润增长31.69%,连续9个季度保持业绩增长。明星产品“胶原小金针”系列长期占据抗衰品类销量榜首,线上渠道连续6个季度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。
未来蓝图:从医疗级抗衰到再生医学
根据规划,丸美生物将于2026年取得注射用重组胶原蛋白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,正式切入医疗级抗衰市场;2028年实现人工角膜和骨骼技术突破,拓展重组胶原蛋白在硬组织修复领域的应用;至2032年,推进超级器官3D打印的生物材料应用,布局再生医学前沿领域。企业终极目标清晰:复制玻尿酸等传统成分的全球化路径,通过技术突破占领制高点,以标准制定和产业链整合巩固优势,最终实现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创造”的跨越,重塑全球抗衰市场格局,让中国成分成为国际硬通货。
当前,全球医美市场正经历从化学合成向生物制造的技术迭代。丸美生物的垂直整合模式——涵盖自研、自产、自销的全链条能力——被视为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突破国际垄断的典型案例。随着Ⅲ类医疗器械中试基地的落地,企业不仅强化了自身在胶原领域的领导地位,更为中国成分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范本。从美妆巨头到生物科技先锋,丸美生物的转型之路,正为中国企业布局高端医美写下注脚。
免责声明
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,转载仅作观点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版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